
王雪濤(1903-1982),著名花鳥畫家。原名庭鈞,字曉封,號遲園,河北成安人。擅小寫意花鳥。王雪濤在主要學習傳統的同時借鑒西方對物寫生法,擺脫了既定程式,因此他的花鳥形象結構準確,動態逼真,擺脫了空洞單調的模擬風。他在筆墨勾畫的同時,適當強調賦色的明艷。他將艷色與墨色映襯在一起,提高了色彩明度,刻畫出大自然的生機和花卉之嬌艷。他在布局上的巧于安排,筆法講究變化,也增加了作品的巧致和豐富性表現。
從藝歷程
1903 年——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(公歷 12 月 31 日)出生于直隸省(今河北省)成安縣。
1907 年——清光緒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七日(公歷 9 月 4 日)徐蘭貞生于今山東省膠州市。字瑞華,后更名佩蕸。
1911 年——辛亥革命。初入私塾,此年入成安縣立高小讀書。自幼習畫。
1918 年——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(后改稱國立藝專)建立,鄭錦任校長。
1919 年——徐蘭貞幼年遷居濟南。此年入濟南女子第一師范學堂。畢業后留校任教一年。
1921 年——畢業于直隸高等師范,在定州師范及省立十三中學任圖畫教員。
1922 年——赴京考入北京國立藝專專門部(大學部)西畫科,后轉入國畫科。徐蘭貞赴京考入北京平民大學文學系。
1923 年——徐蘭貞考入國立藝專西畫科。并從師陳半丁學國畫。
1924 年——藝專同學九人成立《九友畫會》。
1926 年——林風眠任藝專校長。聘柯羅多、齊白石為教授。徐佩蕸從師柯羅多習畫。
1926 年——3 月18 日京城五千余人在李大釗領導下集會游行,反對日本干涉我國內政,藝專學生也參加到運動中。
1927 年——徐佩蕸畢業,并留任西畫系助教(后與王雪濤均升為講師)。此后曾應西畫系主任閻世開之薦赴保定第一師范教學一年。
1928 年——3 月王雪濤、徐佩蕸成婚。齊白石特賜贈齋館名藕華樓。婚后受教務長王任之相邀,同住王任之香山別墅二個月,寫生、度假。
1929 年——《雪濤佩蕸中西畫聯合展》在四平、沈陽、大連舉行。并任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(校長邱石冥),北京國畫會導師(會長周養庵)。
1930 年——徐佩蕸因生育第一女后需撫養,故辭去教職。同年,王雪濤受杭州美專校長林風眠之聘,亦因故未能成行。
1932 年 任國立藝專國畫系教授。北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(校長張恨水)。此間還兼任志成中學、鏡湖中學、四存中學等圖畫教員。
1933 年——作《自題花卉冊》 12 禎。翌年作《墨花合璧》。收近三年所作花鳥 24 幅,由懷英制版局出版《王雪濤花鳥畫集》,珂羅版精印本。
1934 年——臨摹白陽山人《墨花卷》。
1937 年——七七事變,毅然辭去教職,鬻畫度日。
1938 年——在天津、北京多次舉辦個展。
1944 年——在家課徒,教授郭西河、肖朗等 14 人。
1945 年——抗日戰爭勝利,自題畫冊。
1948 年——作《十二屬相圖》冊。
1950 年——參加“華北物資交流”展覽繪制工作。
1952 年——聯絡畫師畫友陳半丁等在京畫家,組織“新國畫研究會”(后改為“北京中國畫研究會”),任常務理事、福利部主任。
1953 年——參加第一屆國畫展覽會,展出作品《蘆塘鴛鴦》,為此時期代表之作。被聘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委。
1954 年——任中國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。與李苦禪等合作《天葩奇芬》,與何香凝等合作《梅花》。
1955 年——與齊白石、陳半丁、于非闇等 14 人創作《和平頌》,獻給在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。
1956 年——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。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赴西歐,訪問意大利、瑞士、法國。
1957 年——5 月“北京中國畫院”成立,周恩來總理出席慶典。被選為院務委員,并任畫師。完成巨作《紫藤群雞》、《芙蓉鴛鴦》(已被毀)。參加農工民主堂。 1958 年——參加畫院組織的下鄉“送畫”活動,與郊區農民“同吃同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