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昌碩(1844?1927),近代書畫家、篆刻家。初名俊、俊卿,字昌碩、倉石,別號缶廬、苦鐵(七十歲后以字行)、破荷、大聾人,浙江安吉人。清末曾任江蘇安東 (今漣水縣)知縣,后寓居上海。三十歲后始作畫,受任伯年影響很大,并吸收徐渭、朱耷、李鮮、趙之謙等諸家之長,兼以篆書、狂草筆意入畫。畫花卉、竹石、國畫山水、佛像等均參用書法,以金石篆籀之趣作畫,不守繩墨,古味盎然。
吳昌碩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多,但其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珍視,早在民國時期就享有很高的聲譽,當時畫價與張大千、吳湖帆、溥儒不相上下,屬市場最高者。上世紀20年代,日本人來上海買吳昌碩的畫,開價達100兩銀子,那時,由于吳應酬多,有時不得不請弟子趙子云代筆。20世紀80年代他的作品開始進入海外拍賣行,成交價均在數萬元左右。80年代中期,吳昌碩的精品開始突破10萬元,如1987年他的《山水》在香港拍場上以12萬港元拍出。到了90年代初期,他的作品價格在海內外藏家的追捧下,扶搖直上,如1990年他的精作《花果冊頁》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32萬港元拍出,創當時吳氏作品市場最高價。而其一般作品也動輒在10萬元以上,如《菊石圖》和《曼倩移來》在1991年蘇富比拍賣會上分別以12萬港元和48萬港元成交;《紅綠梅花》成扇在1991年佳士得拍賣會上寫下7.15萬港元的佳績。
原載:99字畫網(轉載需以鏈接方式注明出處,以及本聲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