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昌碩(1844?1927),近代書畫家、篆刻家。初名俊、俊卿,字昌碩、倉石,別號缶廬、苦鐵(七十歲后以字行)、破荷、大聾人,浙江安吉人。清末曾任江蘇安東 (今漣水縣)知縣,后寓居上海。三十歲后始作畫,受任伯年影響很大,并吸收徐渭、朱耷、李鮮、趙之謙等諸家之長,兼以篆書、狂草筆意入畫。畫花卉、竹石、國畫山水、佛像等均參用書法,以金石篆籀之趣作畫,不守繩墨,古味盎然。如果說吳昌碩擅長畫什么,無疑就是竹石圖。
吳昌碩喜畫竹,且突破古法,并以竹寄托節操之意。文人畫家慣寫松、竹、梅、菊、蘭之屬以寄懷抱,竹是常用題材,吳昌碩與之相同處是自然的,所與相異處是其“縱橫破古法”。以書法寫竹,有元人柯九思的“寫竹干用篆法,枝用草法”,南唐后主的金錯刀法畫竹,倪云林畫竹之“逸筆草草”等等,各有獨到處。而吳昌碩畫竹,多寫風雨之竹,發揮“寫”的線條意趣,充溢著渾厚的金石意味。
原載:99字畫網(轉載需以鏈接方式注明出處,以及本聲明)